时间:2017-08-08浏览量:2213

我院成功举办中国传媒大学编剧创作进修班

    7月26日至8月4日,由我院文化产业部全力打造的“中国传媒大学编剧创作进修班”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剧、制片人、影视投资者、版权运营者、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等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编剧创作进修班紧紧围绕影视剧本的策划、创作、营销等各方面展开课程。在策划和创作方面,教师们分别就不同类型剧本的故事创意、情节设置、节奏把握、语言锤炼、人物塑造等分享实战经验与创作技巧。在市场和营销方面,特别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分别解读影视市场政策走向与发展趋势、当前影视市场的监管、运行与淘汰机制、编剧的市场推广策略、IP运营与版权保护等。此外,进修班还设置了文艺美学、导演艺术等素养提升课程,帮助学员们提升艺术品位,建构影视艺术创作的宏观视野,以更有前瞻性、专业化的水准来创作剧本。

    在讲授相关剧作知识技巧与市场运作机制的同时,授课教师还与学员进行了充分的互动。曾创作《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案六组》(第3 、4部)、《剃刀边缘》等经典电视剧剧本的著名编剧余飞老师在为大家讲授“影视剧编剧与运作的实战技巧”时,便结合自己从业20年的创作经验,讲述自己的成功心得与失败教训,告诉大家如何从艺术与技术层面积累创作经验,锻造剧作技巧,适应市场机制,并奉上独家团队作战法和笔记法等剧本生产秘诀,大受学员欢迎。张永琛老师(《像雾像雨又像风》、《京华烟云》、《末代皇妃》编剧)则认真与大家交流了自己近几年改编的《孤芳不自赏》、《归来》等影视作品的实际心得,告诉学员们在改编文学作品的时候会碰到的陷阱与解决之道。

    除余飞、张永琛等资深编剧老师的实战经验分享外,其他授课老师融入式干货知识传授也使学员印象深刻。如出品、编导一体化的桑晓琳老师、高路老师,在讲授剧本创作时,结合影视画面的呈现,技术的实现与视听语言等角度来授课;而创作出了《家有儿女》等广受大众喜爱的剧本、同时也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分公司副总经理及制片人的杜伟老师则能够根据当前市场需求、观众期待与监管风向告知学员什么样的故事类型符合市场走向和大众口味,策划和创作剧本时应该如何结合市场与监管政策,等等。

    授课之余,学院还组织安排学员参观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博物馆。通过了解口述历史档案的来历、实地考察与观摩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世界经典电影的海报、珍藏品,重温老一辈艺术家的传奇经历来感受经典,传承精神。

    在丰富课程设置与老师们纯干货、接地气的经验传授下,学员们均表示受益匪浅,更有学员称本次短短十余天的课程,其记下的笔记可以比肩高中三年的课业笔记。编剧创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无论是前期灵感和故事架构,还是后期人物性格和语言塑造,都需要生活积累和观察,实用技巧固然重要,成功经验也弥足珍贵,但观察生活、多写多练,才是提升编剧创作水平的根基。这是“中国传媒大学编剧创作进修班”教师们对学员们的共同教诲,也是他们的成功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