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主办,我院承办的2016年哈尔滨社宣骨干人才培训班于5月27日结束了为期6天的课程学习,培训期间来自哈尔滨市宣传系统的40位社宣骨干齐聚一堂,系统性地学习了如何做好社会宣传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的相关方法。
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赵小光在结业仪式上表示,习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给社会宣传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思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五个事关”这个新定位是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和社会宣传工作的“定锤音”。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副院长邹细林说到社会宣传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工作全局、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社会宣传人才培养要通过不断培训学习,来适应这样大发展、大变革、大融合的媒体环境,我院将一如既往的助力哈尔滨市社宣人才培养。
针对本次培训需求,结合哈尔滨自身发展实际,以做好社会宣传为主题,以实战演练为主打,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针对参训学员部门职务特点精心设计了培训课程,采用“讲座+参访观摩+小组总结”的教学方式,突出强调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互动共享等特点,极大提高了学员互动性和参与性,近一步提升了学员的实战能力。
名师阵容 多主题演讲
我院教学管理团队对此次培训给予高度重视,认真筹划相关课程,邀请多位来自业界一线媒体人和校内专家学者联袂授课。授课主题既有“从供给改革看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教育的艺术”、“做好基层社会宣传工作”等实务性课程,也包括“新媒体时代传媒变革与报道创新”、“全媒体舆论引导”、“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博弈与宣传对策”等前沿性课程。老师们结合自身经验,通过大量的数据、图片、音频、视频为学员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案例,让每位学员能够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运用到工作当中。我院院长董关鹏教授以其生动形象、精彩幽默的授课方式和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全媒体时代的特点,阐释了舆论引导多种方式方法。新华社高级记者李新民讲课中强调要充分利用便捷、多样、新颖、实效的网络新媒体,以加强在教育与实践中的及时互动与合作。
“提高基层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真正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必然选择。我们的各类教育的开展,必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教育内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教育形式,不断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途径,使基层宣传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听完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特约报告人、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专家团成员郭海燕的讲座后,哈市道外区委宣传部科长郭红在与老师交流学习心得时如此说到,“老师能够结合工作实际,结合时代发展,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
多层次、高水平的主题讲座保证了此次培训的教学质量。
走出课堂 聚焦发展
为了丰富学员的学习生活,我院组织学员参观中国电影博物馆、崔永元口述历史博物馆以及参与中央电视台大型综艺节目录制等活动。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员对于传媒等方面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员参加《群英汇》节目录制。来自哈报集团新晚社区报总编辑董爱丽说到:“这是一次愉快而难忘的学习经历,从未想到来北京学习还能到中央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与自己喜爱的主持人零距离接触。”
培训班的授课方式、课程内容到了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领导的高度赞誉,学员表示此次培训收获颇丰,解决了他们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培训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基层宣传工作及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将继续加强与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合作,培养更多与时代接轨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