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医改宣传培训班第一期、第二期分别于5月3日至7日、5月9日-13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干部培训中心举办,此次培训班由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培训学院提供教学支持,110位来自各省(区、市)医改办、卫生计生委的处级负责同志和负责医改宣传的工作人员参加此次培训。这是国务院医改办首次就医改宣传为主题进行专员培训,旨在提高医改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与媒体沟通能力、重大政策发布水平和舆情事件处置能力,为医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医改宣传同步走
《2015中国新媒体报告》指出,一个全新的“众媒时代”已然来临,媒体正在经历一场全产业链变革,正变得无处不在,一切皆“媒”!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对于作为民生大业的医改来说,如何利用好媒体,转变传播理念,解读政策、引导舆论,做好医改政策传播成为摆在各位医改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详细解读了2016年医改重点工作,并要求加强医改宣传工作,加大医改政策解读和正面宣传力度,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以其丰富的经验就医改宣传形势进行阐述,从为什么开展医改宣传、医改宣传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做好医改宣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倡议共同做好医改宣传工作,让宣传助力医改攻坚。
专家媒体齐授课
我院院长董关鹏教授以其生动形象、精彩幽默的授课方式和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全媒体时代的特点,阐释了舆论引导多种方式方法。我校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郭晓科以多个卫生计生、医改突发事件入手,分析突发事件舆情趋势,分享了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和媒体沟通的宝贵经验。
中国新闻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杂志首任总编辑,我校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媒介素养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田惠明分析多个领域的突发事件,强调避免官话、套话、废话,要讲富有人情味的、趣味性的故事,建议提高医改专职人员同媒体,尤其是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健康版主编、高级记者白剑峰带来了题为《第三只眼看医改》的讲座,以其“媒体人”的第三方视角,审视医改政策,对国内外医改进行比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理论临床相结合
实践教学环节是此次培训的亮点,大部分学员第一次接受模拟演练这一培训方式,学员们在我校D5演播室,接受电视媒体一对一采访、演播室一对二深度访谈,就主动发布和突发事件模拟组织召开新闻发布。考虑到新媒体的在舆论环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次培训不仅安排了面对传统媒体的“临床”教学演练,还特别增加了网络舆论引导演练。我校传播研究院国际新闻研究所所长刘笑盈教授,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产经中心副主任,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高级研究员李新民担任此次实践教学的点评嘉宾,对学员内容组织、表述方式、语言表达、应急处置、网络舆论引导等方面予以专业点评。
经过了“理论+临床”的锻炼,学员检验了自身学习成果,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所需完美结合,初步掌握了舆论引导的各种技能,全面提升了主动发布和舆论引导水平。在谈到参加此次培训班的感受时,来自杭州的学员表示,此次培训规格高,专家授课深入浅出,受到的启发非常多;来自河南的学员认为,此次培训机会很难得,学习到了如何把想说的宣传出去,如何把控不利的局面,自己的意识也有所转变,今后将向着“边做边说”,甚至“未做先说”努力!来自福建的学员表示,此次培训异彩纷呈,听专家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老师丰富的阅历,海量的思想带来很多启迪。来自贵州的学员建议,将几次涉医改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加以深刻剖析,提出建议,并制成教学片,便于各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