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他是一名资深传媒人,在媒体任职20多年;他是一位老师,在中国传媒大学的讲台上传播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智慧;他从容、睿智、儒雅,以理以情地回答记者提问。媒体评价他的出场是“新闻老兵”首秀,他就是我校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理事长、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国庆。
3月2日下午三点,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任政协发言人王国庆完美首秀,回答了国内外记者17个涵盖政治、经济、民生、外交等多领域的问题。针对此次新闻发布会,我校继续教育学部派出一个团队参与筹备。
在记者提出的17个问题中,7个涉及经济,4个关乎民生,王国庆一一利落作答,语言干练,以理以情。真诚、亲切、简洁、务实、人本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旁征博引,并努力做到用国际语言表达中国故事。“作为政协新闻发言人,我不仅是对中国媒体、中国公众说,也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希望通过与记者的问答,讲出一个真实的中国。”
力推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是政务公开和媒体公众获取信息的一个随时敞开的窗口。王国庆在创立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上功不可没。在出任国新办副主任期间,王国庆致力于推动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见证了政府新闻发言人逐级设立的过程。在出任我校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名誉院长以来,从事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尤其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工作。
近三年来,对王国庆来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不断增多的新发言人做培训。他把中央和国务院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的数千名领导干部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媒介素养,曾多次前往北京、上海、江苏、辽宁、山东、吉林、河南、湖南等地,讲解突发事件处置、舆情研判以及与媒体记者打交道的技巧,为各地新闻发言人答疑解惑。
现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王国庆在努力推进新闻发言人专职化。他认为,新闻发言人兼职化是制约中国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的最大制约,建议把新闻发言人作为一个新设专业技术岗位,增列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专业技术岗位序列里。
新闻发言人该有怎样的“风范”
“一名合格的新闻发言人,首要素质是诚实,此外还要懂政策、懂业务、懂新闻规律。”对于新闻发言人该有怎样的“风范”,王国庆有自己的理解。他曾举例说,2010年3月,山西疫苗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当地虽然积极回应召开新闻发布会,但面对记者提问,新闻发言人回答不专业、不能解惑答疑。“如果工作做得好,政策吃得透,事实了解得清楚,就必然有底气应对媒体。”
王国庆经常强调,新闻发言人和媒体记者应是合作伙伴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有的新闻发言人只是把头衔印在名片上,并不‘发言’。”王国庆曾对记者指出,新闻发言人不仅要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面对记者。尤其是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或敏感问题时,最能挑战一个新闻发言人的能力。
在王国庆看来,新闻发言人万万不能做“花瓶”,得“内晓国情、外晓世界”。被记者追问难题,有些新闻发言人会“怕”,希望不被提问、不被刁难。王国庆认为,新闻发言人水平的提高需要来自媒体记者的挑战和压力,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发言人的思维,引发精彩的回答。
“对于这份工作,尽管不陌生,但还是诚惶诚恐。”
2015年12月22日,经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主席会议确定,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庆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63岁的王国庆曾在媒体任职逾20年,从政后长期作为新闻部门官员与媒体打交道。在国新办任职期间也曾主持多场新闻发布会,也曾担任十八大的新闻发言人。可以说,是位经验丰富的媒体人。
“无论是新闻发言人,还是做新闻发布工作的同志,有点新闻从业的背景对做好工作很有帮助。”王国庆曾说,新闻发言人有媒体从业经验,会很清楚发布的信息有哪些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是记者会感兴趣的。
政协新闻发布会是每年全国两会的首场重大活动,国计民生各领域的事务,都可从政协的角度提出看法,因此媒体的提问涉及广泛。 “确实是很大的挑战。记者的提问范围广,难度大,发言人必须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沟通能力。” 63岁的王国庆说,为了首场发布会,他已准备一个多月,经常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已收集1400多个问题,听取60多个部门介绍情况。
王国庆透露,他还与主流媒体、都市媒体、网络媒体、外国媒体等沟通,了解他们关注的问题。“我把这些看作是‘供需对接’,毕竟发布会只有1个多小时,要尽量在有限时间,回答更多公众关心的问题,释放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4月11日,是中国传媒大学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推进“二次创业”而重点打造的校级研究机构,是我国一流大学在媒介与公共事务领域最早建立的国际化、创新型传播智库机构。研究院致力于在公共事务、公共政策传播、公共舆论管理、新闻发布、媒体关系管理、危机传播管理、公共品牌与声誉管理等领域从事高水平、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综合研究,拓宽了我校前沿研究的新领域,提升了我校学术工作在解决中国政府治理实践中传播问题的研究水平。用三年的时间为传媒大学建立了一个包括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健康与环境传播研究所、企业传播研究所、公共外交研究所、公益传播研究所、传媒与终身学习研究所和中国新闻发言人研究中心、媒介素养教学与研究中心“六所两中心”的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智库类研究机构。
研究院也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支持建设的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的学术支撑平台。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致力于通过系统地知识传授、案例分析、观摩研讨和实战演练,帮助领导干部实现与媒体和公众的良性互动、诚信沟通,并使之成为领导干部的日常习惯和工作章法,真正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相关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的主管领导和新闻发言人、中外资深媒体人和专家学者将借助基地和研究院的平台,通过对话与交流,探索教学、培训、科研和咨询四位一体的新型合作。基地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成功举办一百多期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班次,培训学员近万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依托培训学院建立的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已经成为我国高级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和新闻发言人培训等相关领域培训的权威平台和首选承办单位之一。